安阳高新区国家级示范生产力促进中心
Anyang High-tech Zone National Demonstration Productivity Promotion Center
前不久,360公司官宣将与哪吒汽车合作造车。今年以来,百度、小米、阿里巴巴等互联网企业纷纷“下场”造车,进军新能源汽车“新赛道”。一时间,“造车”俨然成为一众互联网企业的新“风口”。
互联网企业扎堆造车的话题在网络上掀起一波舆论浪潮,大众对于这一高难度跨界能否成功实现却持谨慎乐观态度。在笔者看来,想要从日益拥挤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中“分得一杯羹”,各大互联网企业须紧紧牵牢手中的技术创新“牛鼻子”,充分发挥已有技术优势,加速驶入造车快车道。
在电动化、智能化、网联化、共享化发展浪潮席卷汽车行业的当下,“软件定义汽车”正逐渐成为行业共识。互联网企业纷纷瞄准造车,正是基于自身在信息通信、人工智能、智能控制等领域的技术储备和专利布局,以求进一步扩张企业创新生态版图。
当前,互联网企业参与造车方式各有千秋。以百度为代表的“合作造车”是大多数互联网造车“新势力”的优先选择。百度选择与传统车企吉利合作的方式,充分发挥互联网企业在自动驾驶等领域的“软实力”以及传统车企在生产制造上的“硬核”优势,有利于帮助企业扬长避短,加快核心技术成果落地。与此同时,做汽车的智能联网“供应商”也是部分互联网企业跨界的一大选择。以华为为例,该公司基于5G通信、云计算等方面的核心专利,以技术供应商的角色为其他车企提供包含云服务、智能驾驶、智能网联在内的智能汽车解决方案。此举有助于降低跨界风险,助力华为攻克“卡脖子”技术难题。此外,依托自身“人工智能+物联网”战略布局,小米选择“单独造车”,在智能驾驶、车联网等技术领域密集发力,为巩固智能生态核心优势扫清障碍。相较于前两种模式,小米的“单打独斗”难免会显得势单力薄。
互联网企业“下场”造车,搅动了新能源汽车市场的“一池春水”。大浪淘沙始见金,诸如小米等作为后起之秀的互联网造车“新势力”能否实现弯道超车、成功跨界,不同造车模式又是否能够经受得住市场的考验,让我们拭目以待。(川页)
(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)
(文章来源:中国知识产权报 )
(责任编辑:吕可珂 编辑:高云翔 审校:崔静思 蔡莹)
(中国知识产权报独家稿件,未经授权不得转载)
安阳高新区国家级示范生产力促进中心
联系电话:0372-2110568
传真:0372-2110568
地址:河南省安阳市高新区弦歌大道与峨嵋大街交叉口向东100米路南科创大厦
www.ayipx.cn 版权所有 严禁转载!豫ICP备17028958号 公网安备 41050202000126
河南相映红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【后台管理】